对虾养殖如何正确补充矿物质?

矿物质是对虾重要的营养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期继续和大家探讨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补充矿物质。

对虾吸收矿物质的方式

渗透吸收

对虾蜕壳后,体表组织膜曝露在外界水体环境里,通过组织膜与水体间的渗透作用,吸收水体中的矿物质元素,硬化成壳。这种吸收途经量大而快速,是对虾蜕壳硬壳最主要的途径。

这种途经主要靠表皮吸收溶解在水体中矿物质离子的数量与质量来决定硬壳的速度。若水体矿物质含量极低,对虾则不能完成硬壳(常见是软壳、双层壳、甲壳毛糙等),甚至导致死亡。

 摄食吸收

对虾摄食饲料、杂质絮团、微生物(藻类、细菌、原生动物等)以及自身刚蜕去的甲壳等,经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各种矿质元素,这些微量的矿物质随后由体液输送至各组织,新壳逐渐钙化。

这种吸收途经清洁安全,不会影响甲壳发育,但这种途经耗时太长,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满足硬壳需要。

早期研究认为,对虾在粗放型养殖模式下通常不需要补充矿物质。在自然海水条件下,依靠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和饲料的摄入就可满足需求。

 

然而,在低盐度或淡水养殖模式下以及集约化养殖模式下,随着放苗密度和池塘生物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养殖周期的逐步缩短,单纯依靠自然水体中的矿物质远不能满足对虾生长的需要。这时,矿物质的含量和质量成为了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

如何正确地补充矿物质?

  • 离子比例

一般来说,海水和不同盐度咸淡水的离子比例是不同的,低盐度池塘水中的矿物质含量最好与海水中的离子含量和比例相当。

钠、镁、钙、钾在水中的比例似乎比水体的盐度更重要。这些矿物质在水中的比例不但会引起渗透胁迫,而且还对虾的生长和存活产生影响。钠(Na)和钾(K)对渗透调节功能很重要,而钙(Ca)和镁(Mg)对蜕皮和新壳的形成非常重要。

标准海水中,Na:Mg:Ca:K的比例(质量比)约为27:3:1:1,在低盐度水体中最好也保持这样的比例,减少渗透胁迫,提高对虾的存活率、生长速度和养殖产量。

  • 补充矿物质的时间

在对虾的养殖前期,由于对虾个体较小,正常的水体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矿元素,因此一般无需额外补充矿物质。

在养殖的中后期,特别是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由于潮汐作用的正常蜕壳期间,以及对虾可能因降雨、药物或换水等因素的刺激而异常蜕壳,或者水质恶化、藻类生长不正常时,都需及时补充矿物质。

一般对虾脱壳过程从傍晚开始,持续到第二天早上。因此,晚上10-12点之间补充矿物质更有利于对虾对矿物质的吸收利用,促进对虾硬壳。

  • 选择矿物质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矿物质产品琳琅满目,如单一的无机产品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硫酸镁,以及各种复配的矿物质混合物等,以满足不同养殖环境和对虾生长阶段的需求。这些产品旨在平衡水体中的离子比例,提供对虾所需的矿物元素,促进对虾的健康生长。

建议定期检测不同水体盐度下的主要矿物元素,如钙、镁和钾离子的浓度,选择合适的矿物质产品,提高硬壳速度,减少虾体受侵害的风险。

在对虾集约化养殖模式下,仅仅靠饲料和水体的矿物质来补充是远远不够的。水体中各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快,离子比例易失衡,定期检测水体中的矿物质含量并根据需要进行补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水环境,促进对虾等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