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search Skip to main content

传统投喂的“隐性陷阱”,正在吞噬你的养殖利润!

shrimp farm

在对虾养殖现场,我们依然常见到这样的画面:养殖工人划着船环绕虾塘边一圈,挥动着手臂,将一瓢瓢饲料抛洒入水中。这一延续多年的传统投喂方式,看似节省了设备成本,实则隐藏着诸多容易被忽视的成本漏洞。

今天就让我们从投喂方式的角度,深度解剖传统投喂方式的“隐形成本”。

人工成本:不止是工资那么简单

传统投喂方式首先面临的是人工成本的压力。一名工人最多管理40~50亩虾塘,按当前人工成本计算,这是一笔不小开支。但真正令人担忧的是,人工投喂主要凭经验,难以做到精准、定时、定量。

 

饲料浪费:看不见的利润流失

传统投喂方式下,饲料浪费触目惊心。抛洒方式使得饲料分布不均,对虾难以均匀摄食,部分饲料沉入底泥未被利用。有数据显示,​​常规投喂方式下,对虾的饲料利用率大约70-80%​​,这意味着近三分之一的饲料成了水中污染物,而非虾体重量。

 

水质污染:恶性循环的起点

未被摄食的饲料在水中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并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水质恶化进而影响对虾健康与生长,为维持水质,又不得不增加换水量与调水产品的投入使用,​​直接推高了养殖成本​​。

 

整齐度差:价格差距的根源

人工投喂难以实现均匀投喂,导致虾群摄食机会不均,个体大小差异明显。整齐度差不仅增加了养殖管理难度,更在销售时被虾中压价,直接损失0.5~1.5/斤的利润,这一隐形成本往往被许多养殖户忽视。

 

产量与料比:直接决定盈亏

上述所有隐形成本最终都体现在两个关键指标上:产量和料比。饲料浪费直接推高料比,水质不稳定与整齐度差则限制产量的提升。一高一低之间,养殖效益大幅缩水。

传统投喂方式下的这些隐形成本,如同一个看不见的漏斗,不断侵蚀养殖利润。面对养殖环境的不断变化,是继续忍受这些隐形成本的蚕食,还是寻求技术创新突破?

​​关注我们,下一期深入分析,如何帮您堵住这些利润流失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