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养殖户朋友反映他们的池塘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用尽各种方法都降不下去,而且偷死严重,被迫出虾。虽然部分养殖户对亚硝酸盐防控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是有不少养殖户存在盲目用药、乱用药的现象,处理方法不当,给养殖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今天和大家聊聊亚硝酸盐中毒的治疗误区以及正确的治疗方法,仅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亚硝酸盐中毒常见四个治疗误区及正确治疗方法

误区一:速降亚硝酸盐浓度
当检测到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偏高,特别是出现死虾的时候,不少养殖户的第一想法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快速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这就是我们养殖户不经意间犯的典型错误。降低亚硝酸盐的想法本身没有错,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水体中的养殖生物。
现有研究表明, 亚硝酸盐浓度突变比短暂高浓度对养殖生物所造成的永久损伤更严重。因为对虾体内有一套调节机制,可以短时间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果骤然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浓度,对虾被迫急骤转变体内机制来适应另一种生活环境,这样短时间内连续启动两个应急机制,会对对虾的相关机体部位产生损害,轻者会抑制对虾生长,重者会引起对虾死亡。
因此, 碰到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升高时, 切勿采用速降的方法, 而是采用平缓降低亚硝酸盐的措施。
误区二:大量使用增氧剂
水中溶解氧相对不足是诱发水体中亚硝酸盐偏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不等于短时间提高溶氧量,就可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对虾亚硝酸盐中毒并不代表水体中溶解氧量一定很低,而是对虾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导致其血液中的溶解氧降低,从而出现缺氧的症状。
所以,大量地使用水体增氧剂,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大幅提高,也不能解决对虾血液缺氧的问题。相反,在亚硝酸盐过高的危害情况下,过度使用化学增氧剂,比如目前常用的双氧水、过碳酸钠、过氧化钙、过硼酸钠等,反而会因为其剧烈的化学放氧作用而加剧对虾的应激作用,从而加速对虾的死亡。
误区三:过多使用微生物制剂
因为利益的驱使, 目前不少微生物制剂厂家过度夸大微生物的作用, 误导不少养殖户认为微生物是万能的。其实,某些有益微生物制剂产生作用时,会不同程度的消耗氧气。
亚硝酸盐浓度高的池塘多数底质较差,底部溶氧偏低。在这种条件下,过量施用好氧性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不但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而且会使底部缺氧的情况变得更为严重。
误区四:过多依赖化学产品
现在市场上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产品纷繁复杂,令养殖户眼花缭乱,但都是吸附剂和离子交换剂的类型(如还原剂、螯合剂)。
这种方法虽然能迅速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但只是暂时从表面上降低了亚硝酸盐的浓度,实际上但并没有从池塘中去除,对于底栖生活的对虾更是一颗不定时炸弹,当天气变突时, 很容易返底,引起对虾毁灭性的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 正确治疗方法
方法一:解毒缓解毒性, 降低死亡率
当鱼虾因水体中亚硝酸浓度过高而中毒时, 最直接有效的急救办法就是将鱼虾血液中的毒性排出或降解。
目前比较普遍的就是提高盐度,比如食盐、海水等, 因为Cl-可以抑制NO2-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 对NO2-的毒性有抵抗作用, 提高鱼类在亚硝酸盐浓度高的水体中的适应能力。
虾类的血液是蓝色的, 只有血蓝蛋白而没有血红蛋白, 但现有的研究表明提高盐度同样能够降低亚硝酸盐对虾类的毒性,降低其死亡率。
方法二:补充能量,维持正常体能
亚硝酸盐中毒后, 大部分鱼虾食欲不振甚至停止摄食, 但此时鱼虾应激所消耗的能量是平时的几倍。一方面鱼虾摄取的能量减少, 另一方面消耗的能量倍增, 这样短时间内就会造成鱼虾因能量耗尽力竭而亡。
现有的研究表明, 亚硝酸盐浓度过高的池塘中急性死亡(3天内)的鱼虾高达60%是由于力竭而亡的。因此, 必须及时补充能量,及时泼洒葡萄糖和多维多矿, 使能量被动的补充到鱼虾体内, 这样就可以为平稳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争取更多的时间。
方法三:肥水培藻是解决亚硝酸盐的根本办法
水色是养殖池塘水体中藻类生长状况的直接反映。一般在水色良好的情况下, 养殖水体很少出现亚硝酸盐超标的现象;相反,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超标时, 水色往往也比较差。
藻类生长旺盛不但可以提供水体充足的溶解氧, 而且能够促进水体中物质转换和能量流动,为亚硝酸盐的转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当然,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采用换水的办法,但一次别换太多,每天换水10%-20%,慢慢将亚硝酸盐降下来。
方法四:恢复损伤,减少后遗症
在亚硝酸盐降低后, 鱼虾的生活状态转为正常,有些养殖户以为可以平安无事了。其实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损伤是非常严重的。虽然没有了生命危险, 但后遗症的影响却是长久的。
鱼虾中毒时肝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症状表现为免疫力下降, 抗病力差, 肝脏变色、肿胀、空胞等。如果解毒及时, 损伤是暂时且可恢复的。因此要尽快采取措施来进行损伤修复。目前比较通用的办法就是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加强剂和中草药, 比如多维、免疫多糖、三黄散、甘草、黄芪、金银花等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

关键词:水产养殖、亚硝酸盐超标、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正确治疗方法、亚硝酸盐中毒常见误区